#原创 #安慰小满的妈妈们 #小满育儿 #陪伴学困 #分心学困
本文来源:小满育儿 陪伴学困(id:xiaoman-xuekun)
“孩子怎么就对学习不上心?”
“感觉 ta 对什么都没兴趣,也不和我交流…”
“感觉孩子没有什么目标,每天过得糊里糊涂的,跟着上课写作业,但是最后考试就不行了…”
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,相比上一代,00后的青少年们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、不想做承诺,内在驱动力不足。
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,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,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、自我反省显然不够,父母、教师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,显得十分关键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3667-8288-640-2022-04-09t221407521.jpg width=80 unit=%]
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·戴蒙的文章,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目的,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。
威廉.戴蒙(William Damon)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。他透过长期、大规模的研究访谈,发现青少年动力的缺乏原因,「动机的来源,是目的感」。
戴蒙认为,动机是很重要的学习要素,但大部分成人谈论的动机,通常是通过考试、考上某个大学等短期动机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3777-841743-640-2022-04-09t221551383.jpg width=80 unit=%]
但是研究显示,如果没有更大的「目的」(purpose)存在,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,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活动中消耗殆尽。
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,都有高度动机,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,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。
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。但老师、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;而必须用引导、用身教和对话,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。具体怎么做,我们一起听听戴蒙教授怎么说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3853-374311-640-2022-04-09t221704192.jpg width=80 unit=%]
A:目的,是一种很特别的目标,和一般短期、立即的目标不同。目标,是达到目的的手段。
人每天有千百个目标,享受一本好书、看一场电影、买一份好礼物,但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,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,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?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?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、长期的、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。
有了目的,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,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3969-160456-640-2022-04-09t221900267.jpg width=80 unit=%]
父母、老师们必须了解,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、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等,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标。
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:当学生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,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。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(而非外在)的驱动力,「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,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,想学好。」
例如,医学院学生永续的学习动机应该是:「有一天我当了医生,就可以帮助、医治更多人。」如果一直想到这个目的,就可以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,就有能量,不仅为参加考试,而是学得更好,几年长期的努力,这才重要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057-321993-640-2022-04-09t222028580.jpg width=80 unit=%]
目的是一连串「为什么」的组合。但在学校里,老师、学生却从来不问为什么,例如科学老师教公式、原理,即使学生学得很棒,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,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。
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学生解释,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?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?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?没有这些「为什么」,你无法让学生有长期的学习动机。
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学生:「如果没考好的话,就有哪些严重后果,」让学生有短期学习动机,但学生不会出于兴趣、自己把书拿出来读。学生必须知道为什么,才会全心全力、自动自发的去念书,而非被恐吓鞭策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152-964744-640-2022-04-09t222208023.jpg width=80 unit=%]
很多目标是自我导向的,例如我要一辆很炫的车、穿漂亮的衣服让人家称赞我很美,或想要累积自己的财富、光环、荣耀。
这些是目标,并不是人生目的,因为它们不会带给你那种「完成一件对世界有意义的事」的满足感。
当然,这类自我导向目标和最终的人生目的可以同时并行,你可以开发一种计算机产品,为了赚大钱,也因为你相信可以帮助更多人探索世界。
A:很重要的一点,不要跟他们「说」什么,而是要「问问题」。
大人常喜欢对孩子说教,告诉他们该做什么,但其实无效。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找到自己的目的,并不是父母告诉他们的。
但父母可以做一件很关键的事,就是问「对的问题」,有三个帮助孩子发展目的感的重要问题:
一、我对什么有兴趣?我做什么最享受?什么会让我发光(trigger the spot in life)?音乐、文学、数学、体育?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273-213450-640-2022-04-09t222411618.jpg width=80 unit=%]
二、我最擅长什么?我的才能在哪里?年轻人要够了解自己天生的才能,若是先天聋哑,可能就不适合当音乐家。
三、这世界需要什么?世界有哪些问题、机会,可以发展成我帮助别人的所在?
这些是孩子一定要问自己的问题,三个缺一不可。所以,在青少年阶段发展出自己的目的感,很花时间,数个月甚至数年,因为你要去尝试不同事物。
父母可以做的,就是跟孩子展开对话,刺激他们去思考。一旦孩子提出一个小小开始,父母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帮助他继续发展,要去哪种特别学校?有哪些链接、书籍或网络资源?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365-465412-640-2022-04-09t222519774.jpg width=80 unit=%]
寻找目的没有一个立即答案,不是用热门或冷门来衡量。
所谓「实际的理想主义」,是你经过长期观察、真心信服一个目的,但也要能够检验现实。例如,现在拍电影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职业,热门到每一所美国高中,都有许多非常聪明的学生计划未来拍电影。
他们可能进电影学校,搬到好莱坞或纽约,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临,但只有极少数(不到1%)的确可以做到。
年轻人当然有去尝试的权利,但他们不能二、三十年都处在那样等待、尝试的状态。从实际生活角度看,他们应该培养或发展第二专长或能力,可以转移热情、换档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462-554516-640-2022-04-09t222717408.jpg width=80 unit=%]
A:很重要的是,父母要教他们负责任,做事要有真正的结果。要对孩子有高期待,让他们了解,承担任何一种任务时,不要半吊子,要真正完成某件事,即使那件事很微小。
例如,小孩有宠物,他要去喂食、带宠物去散步,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去做。孩子该照顾小狗,但是朋友有新玩具想去一起玩,父母要告诉他:「照顾小狗是你的第一任务,做完了仍旧可以跟朋友出去玩,这是你的责任。」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4-09/1649514559-137554-640-2022-04-09t222858585.jpg width=80 unit=%]
要让孩子看到不负责任的结果,养一盆植物不浇水就会枯干、会受苦、会死,这些都是在家中可以教导的。
这是发展出承诺和责任的方式,也是让孩子学习不受其他因素分心或干扰的方式。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3-12/1647077414-262276-image.png width=10 unit=%]
[image=https://livecan.net/assets/files/2022-03-12/1647080201-894619-640-29.jpg width=60 unit=%]
更多内容,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小满育儿 陪伴学困(id:xiaoman-xuekun)
你的“分享”与“赞”,是对我最大的认可!
*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删。
欢迎转发给朋友或朋友圈,让更多的人看到!
转载请联系作者
#原创 #安慰小满的妈妈们 #小满育儿 #陪伴学困 #分心学困 #三个简单的提问 #帮孩子 #找到人生目的 #与学习自驱力